这里学到的很多知识都是初中课本上没有的让人受益匪浅
聽科普講座、觀賞幹細胞製備與儲存、親自動手完成液氮小試驗,1月22日上午,來自北京大學附屬中學海口校園的50余名師生來到四川新生命幹細胞科普教育中心,近距離感觸生物科技產業中的「成都智造」。
千裏迢迢來成都點名要逛幹細胞科普基地「咱們是在新聞中查到四川新生命幹細胞科普教育中心的,這兒很符合這次研學的本意,除了成都的歷史文明、自然風光以外,咱們也希望學生們走出書本,觸摸一些科學技能在實際中的使用。」北京大學附屬中學海口校園教師梁宸梓說。

研學活動合影參加本次研學活動的學生來自初中一、二年級,對生物科學已經有一些啟蒙常識,「但是讓學生們親眼見、親耳聽、親手做,在了解的基礎上學習至關重要,況且這兒學到的許多常識都是初中課本上沒有的,讓人收獲頗豐。」

同學們觀賞臍帶血造血幹細胞和間充質幹細胞的製備、凍存據了解,幹細胞是一類具有自我復製能力和多向分化潛能的多能細胞,是人體的種子細胞,被醫學界稱為「萬用細胞」,如造血幹細胞能夠用於諸如白血病、地中海貧血等血液系統和免疫系統重大疾病的醫治,其他品種的幹細胞及其相關產品還為有用修正人體重要組織器官損傷及醫治心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神經系統疾病等重要疾病供給了新的途徑,有望成為新醫學革命的中心。
本次觀賞活動,四川新生命幹細胞科普教育中心的老師為同學們具體介紹了幹細胞概念、分類,現在的使用情況以及未來發展方向等。為了加深同學們的了解與記憶,老師們還帶領同學們觀賞臍帶血造血幹細胞和間充質幹細胞的製備、凍存等。
同學們感觸液氮凍存「短短5秒鐘,一般玫瑰成了『冰玫瑰』,就像變魔術一樣,太神奇了!」一位參與體會的同學說,科普講座與觀賞完後,同學們還親手完成了液氮試驗,「這個小試驗讓零下196°的概念變得非常具體,非常直觀。」
跨省研學來成都 歷史文明風景科技樣樣有據梁宸梓介紹,本次研學活動,同學們會先後觀賞洛帶古鎮、四川新生命幹細胞科普教育中心、大熊貓基地、三星堆、武侯祠、杜甫草堂、都江堰和川菜博物館。
近年來,成都成為與北京、上海齊名的第三大研學目的地,具有深厚的歷史文明底蘊,既有以三星堆為代表的燦爛古蜀文明,也有兩千多年前降服自然、改變命運的浩大水利工程都江堰,還有三國文明與詩人們留下的千古名句,更有以眾多現代科技產業組成的「成都智造」。
四川新生命幹細胞科普教育中心是成都市科學技能局、中共成都市委宣傳部、成都市科學技能協會委托四川新生命幹細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立的致力於生命科學和技能科普的專業科教中心。中心以科普和公益為宗旨,責任向社會公眾遍及細胞常識和科學價值,被省、市科技管理部門授牌為四川省科普基地、成都市科普基地、成都市科普教育基地聯合會副會長單位、成都市一般高中學生立異實踐基地。截至2023年12月,中心共計招待科普觀賞1048余場2.3萬余人次。